建筑问答网A125.com > 建筑施工 > 施工技术 > 提问

大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理念是什么?  ,水利,河流

已解决  --    --  0个回答  次浏览0
分享微信 发送朋友 打印
最佳答案
楼层: 1
回答人:02763815 - 泥土工 2级 - 提交时间:2015/3/18 5:14:00  举报
㈠新理念的历史秘闻 
  在北京的悠久历史进程中,由于皇城的重要职位地方,由于文化的积淀,在北京的都市建设史上,水的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配置一直是被重视的。水利在北京的成长中,不但仅是满足都市用水的需要,在很洪流平上,也是为了美化都市并且又促进了都市的成长。从一些史料的记载来看,北京古代水利建设大要有以下几种情况: 
  1、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风景建设相结合 
 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昆明湖,它是著名的风景名胜,又是北京最早的一座人工水库。 
  据《御制万寿山昆明湖记》碑文载;疏挖昆明湖的目的,在于“浮漕利涉灌田,使涨有受而旱无虞”,“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”。显然这是按平原水库来设计的,通过疏挖,扩大库容;通过修建闸坝、堤防,增大运河的调度水量,从而到达为通惠河漕运用水和扩大海淀一带稻田用水的目的。但是,皇帝并不但仅是要求到达上述目的罢了。乾隆自己说:“盖湖之成以治水,山之名以临湖,既具湖山之胜概,能无亭台之台缀?”(见《御制万寿山清漪园记》)这个设计指导思想,又明确地把水利工程建设与园林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,因此在施工中,将明代奇迹龙王庙加以保存,使其成为湖心岛,并从龙王庙迤东建十七孔桥与湖东岸相连;又仿杭州西湖的苏堤模式,修建西堤,沿堤也建了差别品格的西堤六桥;湖南则配置了绣漪闸,成为长河的起点。水库建成后,与瓮山的建筑群谐和辉映,俨然一座皇家园林出现了。 
  2、把堤防绿化美化成具有特色的风景区 
  北京古代城区水道的堤防绿化历来颇有讲究,特别是堤防植柳,既可防洪固堤,又兼收美化环境之效。象玉河桥东西岸都广植柳树,垂荫水面,明人有诗说:“风飘河上渐渐绿,烟锁桥边濯濯轻”(见(宸垣识略))。玉渊潭堤岸有“万柳堂”,《长安客话》说:“柳堤怀抱,景气肖爽,沙禽少鸟,多翔集其间,为游赏佳丽之所”。通惠河上的柳树也颇有特色,据《帝京景物略》载:“居夹岸二十里,柳渐渐蘸河,漕舟上下达”。然而,最有特色的堤防绿化,还是以长河下游的高梁桥为中心的着名京华的“高梁桥柳林”。 
  长河,是一条早在元以前疏挖的引玉泉山水的水道,两岸都修有堤防。明代,这里成为城里人郊外踏青和重点游览胜地。据《宛署杂记》载,每逢清明节、端午节,“踏青游者以万计”,这里“夹岸高柳,垂丝到水”。“高梁堤上柳,高十丈,拂堤下水,尚可余四、五尺。”其时,都人踏青高梁桥,不但观赏堤柳的旖旎风景,并且还形成一种春游庙会型的嬉乐之地,相近有多种多样的精彩杂拔,歌舞演出,“簇地三四里”。《帝京景物略》形容说:“舆者则褰,骑者则驰,蹇驱徒走,既有挈携,至则棚席幕青,毡地藉草,骄妓勤优,和剧争巧”。都人仕女“或解裙系柳为围,妆点红绿,千态万状,至暮乃罢”(《宛署杂记》)。由此可见其时柳林的风情画面。 
  3、利用水体的多样化与美化环境相结合
  水,做为一种资源,可以用来养殖和种植种种水生物,供人们食用,又兼有观赏价值。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这样的景致谁人不喜爱?京城中德胜门水关就具有这种特点。德胜门水关(又称西水关),是明代永乐年间修筑北京城垣时建置的引长河水人城的工程。它有两座水闸,一座在德胜门外一里许的北护城河上,叫松林闸(几百年来经过改建重修,至今仍在),它的作用一是在汛期定时泄洪水,二是蓄水入城,调度三海水位。水进城后,回渊积水,即是有名的积水潭了。德胜门水关和积水潭早从明代开始,就成为平民游览风景区。它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依靠良好水质和浩渺水面,形成以水生动植物生态群体为主的天然景观。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,又有优美的观赏效益。这里水体的结构是:深的水域养鱼,浅的水域种植莲、藕、菱、芡等,洼地则广种芦苇。因为环境优美,水面多鸟禽翔集,不少达官显宦在周围造建寺、刹、亭、墅,与水体风景交相辉映,适整天趣。 
  明人写诗说:“堤至水俱至,游将影与同,波从寺门碧,莲似晚天红。”《帝京景物略》说:“岁盛夏,莲始华,晏赏尽园亭,虽莲香所不至,亦席,亦歌声。岁中元夜,盂兰会,寺寺僧集,放灯莲花中,谓灯花,谓花灯”“水秋稍闲,然芦苇天,菱芡岁,诗社交于水亭。冬水坚冻,一人挽木小兜,驱如衢,曰冰床。雪后,集十余床,垆分尊合,月在雪,雪在冰。西湖春、秦淮夏,洞庭秋,东南人自谢未曾有也。”对这样美好风景的描述,就是现在读起来也是令人神往的。北京城内有这样的好去处,是其时的水利、建筑、园林、艺术等各行各业的人们配合劳动的结晶,然而近代以来却无大的突破。借古比今,我们应该创造出比昔人越发优美的水环境,要出现相符时代精神的新昆明湖、新积水潭、新长河、新玉渊潭。 
  ㈡新理念的时代要求
  但是,过去几十年里受计划经济的影响,在都市中疏挖河道时,只考虑其水力技术要素,不关心它在都市中的其它效用,更无暇顾及景观设计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随着社会经济的连续进取和成长,随着中央对基础财产的投入连续重视和加大,都市对付改进水域环境的要求连续上涨。以改进水域环境和再造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“亲水”建设,就成为今世水利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凭据刘树坤先生的访日申报中的报告,近年来,日本各地也提出了一些都市河流建设口号。如有:“建设水和绿色的长廊”、“富裕活力和文化的河流”、“多姿多彩公园化的河流”、“清澈而舒适的河流”、“富裕文化气氛和新风尚的河流”、“绿色、水、文化协调的河流”……等。北京在几年前开始整治以长河为龙头的水系时,应该说以上口号中的内容多数都考虑到了,欠缺的是多姿多彩公园化,所谓“多采多姿”应是指河流流经地段的文化内涵差别,对其滨河带接纳的景观设计的手段也应有所区别。例如河段经过古寺时,可以考虑汉白玉栏杆,河坡上垂柳拂水等景致,但是河段流经住宅小区时,应有体现“人水亲和”、“人水相依”的景致。因为市民对付河流水域及其周边空间景观的要求是多样性的,所以作为水利劳动者务必适应现代化的要求,在对都市河湖进行整治工程时,应提出对景观改革的总体设想。 
  凭据现代都市的效用,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: 
  一类是对河中水流的要求: 
  清澈的河流——连续流、水质清洁;
  生命的河流——生物多样性,生机盎然; 
  多样的河流——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; 
  生动的河流——不呆板、不但调; 
  另一类是对滨河带的要求: 
  奇特的河流——能反应本地奇特的景观、历史、文化、风尚; 
  美丽的河流——富裕鲜花,有人工景点,公园化; 
  舒适的河流——提供休闲、娱乐、体育活动空间; 
  文化的河流——富裕文化、艺术、科学气氛,具有现代气息; 
  亲水的河流——人、水关系协调,引人入胜,便于人水亲近; 
  人们之所以提出的这些要求是社会进取的体现,也是社会经济成长的一定。因此,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,满足社会的要求。这就要求水利行业尽快转变观念,在劳动内容、规划、设计、施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进行调解和完善,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要领和理论。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只注重于对水的资源效用的开发,而现代水利建设理论则同时注重对水的资源效用、环境效用、生态效用的开发和守卫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“洪流利”,即“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,使水系的资源效用、环境效用、生态效用都得到完全地发挥,使全流域的安定性、舒适性(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)都连续改进,并支持流域实现可连续成长。”要建立和完善洪流利的理论需要从环境水力学、水生态学、建筑学、园林园艺学、美学等方面着手研究。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,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。自然界的水,以它的千姿百态与种种景观协调配置,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,对人的身心健康、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影响作用。更启发人们去创造优美的自然风采来美化和改进都市环境。 
  然而,口号好提,真正实施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为有很多学识不是水利工程师所熟悉的,有些边沿科学亦非一朝一夕所能学会,目前,更需要水利劳动者从观念上加以更新,要允许新的相符时代精神的工程作品出现,自己不会做的应该请高超的人来做,例如拟建中的奥运村中的新湖设计就没关系接纳国际招标的要领。 
  ㈢新理念的实践探索 
  前些时候我随“水利现代化培训班”到江苏上海福建等地学习考察,看到了上述三地在水利建设上有新的突破,尤其是在滨河带的建设上,不但逾越了前几十年河道整治的模式,并且树立了新的理念,即把穿城而过的河道看成都市的一个靓点,集中人力、物力、财力将滨河带改革成为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场合,一个令本地人骄傲的地方。三地做法略有差别,象福州和厦门是集中全市力量,将滨河(海)带改革成为都市的窗口,一个游人必到的景点;而上海则是将苏州河切段交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改革,其中“中远两湾城”1800米滨河带就是请了一家法国景观设计公司做的,其效果确实与众差别。在我大概考察之后,感触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: 
  1.滨河带的设计己非简单的用平、立、剖面就能表达清楚,而需要电脑三维图象或用模型。 
  2.河岸边坡有陡有缓,能缓则缓;堤线距水面有宽有窄,能宽则宽。 
  3.舍弃河道断面为简单的矩形或梯形的陈腐作法,工程语言向艺术作品靠拢,变得越来越纷乱。 
  4.允许上涨位和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。 
  5.质料考究、做法仔细。 
  6.效用多样化,可以举出例子来的有:环水公园、水上舞台、卵石步道、季节树木、四季花卉、休闲广场、健身设施、林荫小径、露天茶座、临水长廊、游艇码头、嬉水乐园、灯光喷泉、亲水岸线、涉水台阶等等。 
  7.在一定的长度中,一定要有个主题突出的亮点,可以是小花园,也可以是一组小品,切忌单调划一。 
  “中远两湾城”不但是在亲水岸线的设计理念上有新的突破(而这不是水利工程师所为),他们在投资方法上也值得学习。该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50公顷,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,其中建有20万平方米的主题公园,6万平方米的中央环岛公园和区内绿地、门路、广场、停车场等,由于它紧临苏州河北岸,沿岸线达1800米长,未治理前苏州河岸很破旧,形象欠安,若等市政府掏钱治理,需守候一段时间,这样就可能影响开发商衡宇销售,由于临河环境差,更会影响房价的定位。权衡利弊开发商自己掏钱治理河岸,按目前已经完工的状况进行估算,每延米约15000元,合计为3千万元,摊入每平方米房价中仅为20元,只占总投资67亿元的万分之4,在未治理河岸前第一期工程为27万平方米,平均售价3700元/平米,第二期工程50万平方米,平均售价4600元/平米,开发商应该净赚3亿元以上,河岸漂亮了,住房者开心了,开发商赚钱了,政府也乐意了,一举三得。 
  这种模式北京正在探讨中,可上海人已经实施了,行动比旁人快了一步。
  不但是上海,福州闽江的江滨大道和厦门的环岛公路亦做得非常精彩。坐落在福州闽江岸边的江滨公园总投资1亿元,全长5500米,占地面积44公顷,由七大景区组成,即西河园、锦江园、金沙园、望龙园、缤纷园、闽风园和闽水园。这些景区各有奇特的主题,体现出浓郁的闽江流域文化特色。昔日杂乱无章,今曰翠竹掩映、绿树婆娑、芳草如茵、山石错落的公园,是榕城最美的地方。可以说在国内的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掀起一个美化水利工程的上涨,在水利美学思想己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之曰,正是我们对都市河道进行景观改革之时。 
  上面我们探讨了古代、近代和现代在都市河湖治理中对景观处理的一些体会,应该说近几年取得的成绩是非常突出的,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: 
  1.由于都市中衡宇、门路、广场等建设的连续扩大,迫使河道泄洪能力的连续加大,不得不硬化河底及河坡,影响了河中动植物的生长,影响了生物链的形成。 
  2.由于硬化,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交换不畅;影响了自然界原有的水循环系统。 
  3.只考虑河道的整治、疏挖、通畅;未考虑河道与湖泊、湿地、低地、绿地等连通起来,以增加其调蓄能力以及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;使生态系统处于破裂、伶仃的状态; 
  4.为了获得更好的水环境,须要时应冲破“两堤一河”的传统模式,让雨洪从过去的直接入河,变为在土地上疏散储存; 
  5.要尊重河道的自然形态,在规划设计中要运用河弯、曲折、浅滩、瀑布、深潭、沼泽等手段; 
  6.要重视非工程建设,例如视觉效果的考虑——如倒影、夜景、透视等;
  总之都市河流景观建设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,是水利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,因此我们要用一种新的立场、新的态度、新的视野、新的要领去进行研究。

我要评论 好评次数 0   坏评次数 0
对最佳答案的评论

评论字数在200 字以内
  好评 坏评